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当生物纳米孔充当糖链生物传感器时,单独的孔径大小无关紧要

导读 蛋白质纳米孔存在于细胞膜中并充当生物网关。这意味着它们还可以用于检测特定的生物活性分子链,如糖链,例如来自糖胺聚糖家族的分子。后者...

蛋白质纳米孔存在于细胞膜中并充当生物网关。这意味着它们还可以用于检测特定的生物活性分子链,如糖链,例如来自糖胺聚糖家族的分子。后者负责细胞水平的关键相互作用。它们通常介导与细胞表面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导致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和分化,炎症反应,肿瘤生长和微生物感染中的生理和病理效应的激活。使用这种纳米孔作为生物传感器需要完全理解糖链通过时发生的复杂机制。

在EPJ 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法国埃夫里的巴黎 - 萨克莱大学的Aziz Fennouri及其同事概述了确定两种纳米孔在糖链检测中有效性的关键标准。

具体来说,作者研究了两个10纳米宽的蛋白质纳米孔 - 即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α-溶血素(α-HL)和来自嗜水气单胞菌的气溶素(AeL) - 如何影响大型生物分子的糖链组分的能力,如透明质酸通过纳米孔。

作者发现,当糖链从构成每个孔的漏斗的宽端进入时,AeL可用于检测短糖链。相比之下,α-HL未能检测到这种短链,因为它们过快地穿过纳米孔。当糖链被放置在漏斗形孔的细端时,情况恰好相反。

这些结果表明,用于进行生物传感实验的纳米孔的选择是必不可少的。当设计生物传感器以使其适合于检测时,需要考虑除了孔的内径之外的标准。要考虑的其他参数包括孔内的电荷重新分配,在孔通道内壁上发生的可能的相互作用,以及孔通道的几何形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